近年来,清城区深入贯彻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部署,切实推进“虫口夺粮”促丰收工作,构建“智能监测+高效防控+精细服务”防控体系,建设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,推动农作物保护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预警”转型,以精准、高效、智能的方式为农业生产筑牢“防护网”。目前,清城区已建成智慧农业平台1个、田间监测点5个,覆盖洲心街道、横荷街道、源潭镇、飞来峡镇、等五大农业片区。
一、主动监测,精准分析实现高效防控。构建主动监测网络并实现数据精准分析,显著提升病虫害预警与防控的时效性和准确性。一是构建主动监测网络。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由农作物病虫疫情物联网基站、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、智能虫情测报灯、害虫性诱电子测报设备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组成,借助“虫脸识别”等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起高精度的监测网络,可自动识别稻纵卷叶螟、二化螟等100多种常见害虫,识别准确率超90%,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早发现、早预报,助力科学高效防控病虫害。二是实现数据精准分析。传统虫情监测和防治手段主要依靠人工田间巡查和镇、村报告,由于涉及种植面积大,具有一定的滞后性,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。监测系统能短时间内完成害虫种类识别、数量统计与上传,精准掌握发生田块,及时发布虫情测报和技术指导,提醒农户精准施药,实现病虫害识别从依赖人工目测的“经验判断”向基于数据的“精准分析”转变,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2%以上,破解了传统监测时效性差、误差大的难题,为病虫害防治争取宝贵窗口期。
二、主动预警,精准诱杀降低灾害损失。构建虫情预警与精准诱杀协同的虫害防控体系,显著增强虫害防控能力,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。一是打造智能虫情预警。监测系统设有虫情预警功能,预警信息包括害虫种类、害虫数量总和、指定害虫数量预警等,及时发现虫害峰值,形成“数据超限—自动预警”机制,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农技部门推送预警信息,为防控争取宝贵时间,降低灾害损失率,实现“虫口夺粮”。二是推动高效诱杀。智能虫情测报灯每晚定时亮起,通过特定光波精准定向“诱敌”,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内置远红外杀虫技术,在三十分钟内完成杀虫、拍照、识别、计数与数据上传全流程,致死率达98%,虫体完整率保持95%,提高病虫害治理效率。根据洲心街重点田间监测点智能虫情测报灯数据显示,监测系统启用以来共诱集到害虫17967头,其中稻飞虱9510头。
三、绿色防控,精准用药推动可持续发展。构建“数据-算法-人工”协同闭环,推动经济、生态效益双“增收”。一是实现降本增效。监测系统将虫情监测、数据分析与防治决策一体化推进,种植主体可实现病虫害防治“按需施药”“对症用药”,减少不必要的农药用量与人工投入,降低病虫害对优质稻的损害,降低了稻谷中的农药残留,推动稻谷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双提升。二是有效保护生态。AI植保卫士凭借对害虫种类的精准识别能力,精准锁定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类,指导农户针对目标害虫使用对应药剂,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农药投放量,实现“对靶治本”科学用药,避免传统防治“大面积洒药”对农田土壤造成化学污染,减少农药随雨水渗透或径流破坏水源,有效守护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,破解了传统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,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清远市清城区农业农村局
2025年10月9日